今年以來,姚安縣注重深抓實做,扎實開展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建立專項紀律檢查“六項機制”,助力脫貧攻堅。今年1至7月,該縣已開展扶貧領域專項紀律檢查2輪,下發通報1期,通報4個鄉鎮,發現扶貧領域問題線索3個。
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及時部署“畫重點”。成立以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為組長的脫貧摘帽專項紀律督查組,每月對9個鄉鎮、16個專項脫貧攻堅責任單位開展一輪專項檢查。圍繞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全局,把握監督執紀問責專責機關的職能定位,緊扣脫貧攻堅工作中黨員干部的紀律、作風、履責情況,重點監督檢查執行政治紀律情況、責任壓實情況、精準扶貧情況、政策執行情況、資金到位和監督管理使用情況、脫貧實效情況等七個方面內容。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黨員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脫貧政策走偏受阻、脫貧項目和資金管理使用違規違紀,以及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
建立宣傳引導機制,集中培訓“掃盲區”。3個脫貧攻堅專項紀律檢查組12名成員,從縣委組織部、縣委政府督查室、縣財政局、縣審計局等責任部門抽調,在首次檢查前進行為期3天的專題培訓,學習扶貧政策,熟悉檢查業務。同時,采取召開會議、進村入戶、微信公眾號、單位公告欄及基層單位、各村社、街道張貼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干部群眾掌握“兩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兩確保”“四個轉變”等扶貧領域政策知識,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群眾對脫貧攻堅專項紀律檢查組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建立動態監管機制,全面督查“無死角”。檢查組每次檢查前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泄露行程和工作內容,隨機抽查19個建檔立卡貧困行政村和部分非貧困村農戶進行核實,采取“看、評、談、聽、訪、查”方式開展檢查,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入戶走訪、聽取匯報等方式全面了解情況,并根據掌握了解的情況隨機走訪貧困戶進行核實,確保所檢查了解的情況真實準確。今年1至7月,該縣已開展專項紀律檢查2輪,先后深入9個鄉鎮、41個村委會、35個村民小組、207戶農戶家、21家單位(部門)進行實地檢查。
建立問題導向機制,立行立改“不含糊”。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重點聚焦在“16項脫貧攻堅專項行動計劃”“十六個到村到戶”措施等相關政策落實情況、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入戶及工作開展情況、扶貧資金使用情況、扶貧項目成效以及群眾反映強烈、上級明令整改和審計發現的問題是否及時解決等具體問題,聽取干部職工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對各項工作、各級干部的評價,認真分析發現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建立問題清單,責成各責任單位限期整改。今年1至7月,下發《工作簡報》6期,下發通報1期。
建立通報問責機制,責任追究“常態化”。及時發現脫貧攻堅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違紀違規問題,針對“貧困戶識別不精準,錯評、漏評,貧困人口錯登、漏登,超面積建房”等基礎工作方面的問題,縣委辦、政府辦下發了《關于脫貧攻堅紀律檢查發現典型問題的通報》1期,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紀律責任,對4個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分管扶貧工作的領導進行通報批評,責令向縣委、政府作出深刻書面檢查,對掛點聯系4個村委會的10個縣級脫貧攻堅掛包單位點名通報批評,責成掛包單位對10名下派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員進行通報批評,對1個鎮分管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追究紀律責任,對3個村委會4名村干部追究紀律責任。
建立嚴查快處機制,扶貧問題“零容忍”。組織學習中央紀委和省、州紀檢監察網站通報的“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件”。用上級紀委通報中姚安的3件典型案件開展警示教育。紀委、組織、政法、信訪、民政等部門協作配合,把反映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作為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把反映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作為紀律審查的重點。1至7月,全縣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65件次,涉及扶貧領域信訪舉報1件,按期辦結州紀委督辦件5件。(王國云)